Return to Website

MySky科幻網

歡迎大家在這裡詢問、討論~~

MySky科幻網
This Forum is Locked
Author
Comment
View Entire Thread
Re: 燒錢不如省能源 ~拯救地球也要拼經濟! ~

因為從生產端到使用端,一路上各階段都有大量能源流失。所以只要供應鏈最下游少用一些能源,就可大幅減少最上游所需注入的能量。

能源效率革命

以前很多能源效率高的產品既昂貴又罕見,現在則是便宜又普遍。例如,我們現在已可量產電子速控儀,便宜到廠商只送不賣,乾脆隨馬達附贈。20年前,一只省電日光燈要價20美元左右,現在只要2~5美元。這種燈的耗電量比傳統燈泡節省70~80%,壽命則延長10~13倍。另外,可透光但反射熱能的窗戶隔熱紙,現在的價格只有五年前的1/4。的確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,就很多產品(如馬達、工業幫浦、電視、冰箱等)而言,能源效率高的型號並不會比效率低的更貴。然而在這些好用又便宜的新科技背後,更重要的是,結合和應用這些科技的工程設計已帶來了一場隱形革命。

例如,寒冷地區的房子該用多少熱絕緣材料才恰當?大部份的工程師會計算增加絕緣材料的成本,比對長期下來可節省的暖氣燃油費用,讓前者不高於後者。但這樣的計算方式忽略了整個暖氣系統的投資成本──暖爐、暖氣管、幫浦、風扇等。假如隔熱設施做得夠好,也許根本不必設置暖氣系統。以我的房子為例,1984年興建於科羅拉多州的斯諾馬司,冬天最低溫度可達-44℃,全年都可能降霜。這房屋沒有一般的暖氣系統,因為屋頂用了20~30公分的聚氨酯泡棉來隔冷,厚度40公分的牆壁是石材搭建的,中間也夾了10公分的聚氨酯泡棉。雙層窗有2~3層的透明隔熱膜,中間還灌了氪氣,隔絕效果跟8~14層的窗戶一樣好。再加上空調回收的熱,使得整個屋子散失的熱量,只比從陽光、屋內的電器和人所得到的熱量略高1%。這一點差距很容易補回來,我只要跟家裡的狗玩耍(功率是50瓦,如果玩丟接球則可高達100瓦)就夠了;或者在非常寒冷的夜裡,我可以在小火爐中燃燒過期的能源研究報告。

不裝設暖氣系統替我省下1100美元(1983年的物價)的建築經費,我將這筆錢再加上4800美元,投資一套設備,又幫我節省了一半的水量、99%的燒水能源和90%的家庭用電。這棟房屋共有372平方公尺,洛磯山研究所(RMI;這是我和朋友在1982年成立的一個非營利團體)最初的總部就設在這房子裡,整棟房子消耗的電力只比一個100瓦的燈泡高不了多少(不包括RMI總部辦公設備耗用的電力)。太陽能電池所產生的電還比它高5~6倍,我就將多餘的電賣給電力公司。所有這些提高效益的投資(以1983年的科技)在10個月內就完全回收了;現今的新技術比這更好更便宜。

太平洋瓦斯及電力公司曾在1990年代進行一個叫做ACT2的實驗;他們選了七棟新舊不一的建築物,在裡面做了些高明的建築設計,實驗目的在證明大規模的能源效率改善設施,比零星、小型的改善措施更划算。例如,該公司在加州戴維斯郊區建造了一大片全新的住宅,在夏天完全不用冷氣就可保持涼爽。該公司估計,如果大量採用這種房屋設計,比起同樣大小的傳統房屋,不但建造費用節省了1800美元,使用年限內的維修費也可以節省1600美元。同樣的,1996年有位泰國建築師本亞提坎(Soontorn Boonyatikarn)在濕熱的曼谷附近建造一間房屋,冷氣用量只需要同樣面積傳統房屋的1/7。從冷氣設備節省的費用,就用在隔熱的屋頂、牆壁和窗戶,以保持室內涼爽。這些設計理念都一樣,就是充份發揮整棟建築的功能,獲取多重功效,而不只著眼在個別設備的單一用途。

這樣的全系統工程理念也適用於辦公大樓和工廠。有家地毯工廠於1997年在上海建造廠房,設計師做了兩個小變更,就把熱循環系統的推動電力減少92%。第一個變更是捨棄細管子,使用粗管子;因為粗管中摩擦力小很多,用小一點的幫浦和馬達就可以推動。第二個創新點子就是先排定管路的位置,再決定相連接的設備擺在哪裡。這麼一來,流體行經的管路更短更直,不需要繞道拐彎,更加降低摩擦力和投資成本。

這些觀念並非什麼深奧的尖端科技,只是維多利亞時代踏實工程理念再次抬頭罷了。這些觀念還處處適用。我們RMI有個實務團隊最近發展出新建築設計,幫一家資料中心節省89%能源,另一家化學工廠節省75%,一家超級市場節省70~90%,一艘豪華遊艇節省50%,它們的投資成本都比傳統設計便宜。這個團隊也提議幫現有的煉油廠、礦場或是微晶片廠進行翻修,將可以把能源支出減少40~60%,幾年內這些投資就可以回收。